王晨阳,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河南方城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农业部作物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专家、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方向带头人。
E-mail:
xmzxwang@163.com
教育与研究/工作经历
1983.09-1987.06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 学士
1987.09-1990.06 河南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硕士
1990.07-1998.10 河南农业大学 助理研究员
1998.11–2005.10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02.09—2005.07 河南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与耕作 博士
2005.08—至今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学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承担项目与课题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D26B01):黄淮区小麦抗逆增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2016-2018,主持,在研;
2、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1BAD16B07):黄淮南部(河南)小麦玉米两熟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2011-2015,豫北课题负责人,结题;
3、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2BAD04B07):河南冬小麦夏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1-2015,豫北课题负责人,结题;
4、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3BAD07B07):黄淮南部(河南)小麦玉米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2017,豫北课题负责人,在研;
5、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79):黄淮海西部小麦/玉米周年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2016,主持,在研;
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3):粮食作物抗灾群体优化与定向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2016,主持,在研;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651):小麦淀粉表面极性脂MGDG和DGDG影响籽粒硬度的机理研究,2016-2019,第二,在研;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401302):Ran结合蛋白(RanBP1)在小麦春季冻胁迫中的生理功能研究,2015-2017,第二,在研。
论文和论著
代表性论文:
[1] Yunhui Shao, Yingxin Xie, Chenyang Wang, Junqin Yue, Yuqing Yao, Xiangdong Li, Yunji Zhu, Tiancai Guo. Effects of different soil conservation tillage approaches on soil nutrients, water use and wheat-maize yield in reainfed dry-land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16,81:37-45 (SCI一区,通讯作者)
[2] Chenyang Wang, Weixing Liu, Qiuxia Li, Dongyun Ma , Hongfang Lu, Wei Feng, Yingxin Xie, Yunji Zhu, Tiancai Guo.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regimes on root growth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bove-ground plant parts in high-yielding whea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4, 165: 138-149(SCI一区,第一作者)
[3] MW Zhang, DY Ma, CY Wang, H Zhao, G Ma, GZ Kang, YJ Zhu, TC Guo. Response of amino acid composition to nitrogen application in high- and low-protein wheat cultivars at two planting environments.
Crop Science, 2016, 56:1277-1287(SCI,通讯作者)
[4] Hongfang Lu, Chenyang Wang* and Tiancai Guo. 2013. Responses of Glutenin Macropolymer Particle Distribution to Heat Stress in Wheat Grain.
Agronomy Journal. 2013,105(4): 1070-1076(SCI,通讯作者)
[5] Hongfang Lu, Chenyang Wang, Tiancai Guo , Yingxin Xie, Wei Feng,, Shuyi Li. 2014. Starch composition and its granules distribution in wheat grains in relation to post-anthesis high-temperature and drought stress treatments.
STARCH/STARKE, 66,419-428(SCI,通讯作者)
[6] 王晨阳,张艳菲,卢红芳,赵君霞,马耕,马冬云,朱云集,郭天财,马英,姜玉梅. 花后渍水、高温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4): 813-820
[7] 王晨阳,苗建利,张美微,马冬云,冯伟,谢迎新,郭天财*. 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两个筋力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2014,34(17):4882-4890
[8] 王晨阳,郭天财,马冬云, 朱云集, 贺德先,王永华. 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6):1397-1406
[9] 王晨阳, 郭天财, 彭羽, 等. 花后灌水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2004,30(10):1031-1035
[10] 王晨阳, 马冬云, 郭天财, 等. 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淀粉组成及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2004,30(8):843-846
[11] 王晨阳, 郭天财, 阎耀礼, 等. 花后短期高温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2004,30(1):111-114
[12] 王晨阳, 马冬云, 朱云集, 等. 小麦不同水氮运筹对面条煮制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2): 256-262
[13] 王晨阳,朱云集,夏国军,等.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1998,24(6):978-983
[14] 王晨阳,马元喜,周苏玫,等. 土壤渍水对冬小麦根系活性氧代谢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1996,22(6):712-719
[15] 张美微,王晨阳,敬海霞, 马耕, 谢旭东, 卢红芳, 郭天财. 灌浆期高温对两种筋力型冬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6, 36(18):5725-5731(通讯作者)
[16] 张艳菲,王晨阳,马冬云,卢红芳,朱云集,谢迎新,郭天财. 花后渍水、高温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面粉白度的影响. 作物学报,2014,40(6):1102-1108(通讯作者)
[17] 卢红芳,王晨阳,郭天财,尹云星. 灌浆前期高温和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2014, 34(13): 3612~3619(通讯作者)
[18] 张美微,王晨阳,郭天财,马冬云,朱云集. 施氮量对冬小麦蛋白质品质和面粉色泽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6):1312-1318(通讯作者)
主要著作
[1] 小麦的根. 中国农业出版社(获中华农业科教出版基金资助), 1999. 第一副主编(马元喜教授主编)
[2] 小麦的穗.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第4主编
[3] 小麦生态栽培. 科学出版社,2014,第4主编(胡廷积、尹钧、郭天财、王晨阳、贺德先编著)
[4] 中国南北过渡带主要作物栽培.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第3主编
[5] 小麦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 河南科技出版社,1997,主编
[6] 小麦超高产应变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参编
制订标准
[1] 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082—2015).河南省地方标准. 王晨阳,马冬云,谢迎新,等,2015;
[2] 中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083—2015). 河南省地方标准. 谢迎新,王晨阳,马冬云,等,2015;
[3] 弱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084—2015). 河南省地方标准. 马冬云,王晨阳,谢迎新,等, 2015。
奖励与荣誉
[1] 冬小麦根穗发育及产量品质协同提高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第3名;
[2] 小麦抗逆保优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第1名;
[3] 河南小麦品质生态与调优栽培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第2名;
[4] 不同土壤类型区小麦根系生育特点及调控增产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第2名;
[5] 小麦质量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第3名;
[6] 河南强中筋小麦信息化调优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第1名;
[7] 河南小麦品种结构优化与布局利用.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第6名;
[8] “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荣誉称号,2012;
[9] 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农业厅,2011;
[10]“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河南省科技厅、农业厅、财政厅和粮食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