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信息中心 > 新闻中心 >

陈剑平院士和李潮海教授为暑期学校学员授课

发布时间:2015-07-26 15:43 点击数:
陈剑平院士为学员授课

2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现任农业部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剑平研究员在我校三百人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新常态下的农业,农业科技与人才成长”的专题报告。副校长谭金芳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陈院士的报告从中国的农业资源现状、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农业科研面临的挑战、新常态下可持续增长动力挖掘与落实等几个方面引题,结合大量的数据与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逐步引申到“农业科技人才成长”这一中心议题。他认为,一个合格的科技工作者首先对工作要有敬畏感,心要细一点,肚量大一点,眼光远一点;对于智商和情商孰轻孰重这一问题,他指出,科技工作者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但是沟通能力、商务管理力、伦理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对于成功更重要。陈剑平认为,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愿望、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更要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拥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等优良品质。

对于如何做好职业规划,陈院士从“明确目标、保持谦虚、尊重他人、坚持不懈、寻找新的增值方式、打造个人品牌”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随后,陈剑平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想要做事先学做人,做人应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勉励学员应放低姿态,服务大家,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机会才有可能青睐于你。做事应做到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结合。要勤奋刻苦,善于总结创新。他举列说,为了破解“真菌传播植物病毒的直接证据”这一世界难题,他昼夜未眠,连续做了上万张切片,才拿到证据满意的结果。最后是要善于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团队功能。

谭金芳做总结发言时指出,陈院士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深入浅出阐述了新常态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科技工作者以及怎样打造一个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的问题,报告内容丰富精彩,创新性强,对学校发展及学科建设帮助很大。并希望与会人员要深刻领会报告内容,进一步咀嚼和吸收。



李潮海教授为学员授课

下午,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第一学术带头人,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李潮海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作物生态集约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中心副主任赵全志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李潮海教授围绕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状况,依靠生态集约化提高粮食产量;通过分析土壤肥力,如何调整耕层等方面展开了深入阐述。他在报告中指出,针对农业资源污染的问题,应该认真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来治理。对于我国耕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耕同时结合秸秆还田、培肥地力、降低土壤容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肥同播”等多种创新性和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可有效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文/陈树林)